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成长科普

孩子身高偏矮,父母要背锅吗?

  孩子身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:

  “我和他爸都不高,这对孩子的身高有影响吗?”

  “孩子现在比较矮小,以后还能追上来吗?”

  “孩子不长个儿,需要打生长激素吗?”

  家长四处打听偏方良药,谁都不想让自家孩子输在了个子上。但要回答这些问题,我们先需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:

  孩子是不是真的矮,会用这个工具很重要

  通过目测对比孩子身高显然不能直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矮小,记录身高生长曲线更有参考价值。

  从孩子的身高生长曲线记录看,身材矮小是指儿童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、同种族、同性别、同年龄对比,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(-2 SD)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(-1.88 SD)[1]。

  第一步,我们需要准确的测量孩子的身长或身高。对于婴儿和不满24个月的宝贝,应平躺测量身长;对于2岁及以上的儿童,应站立测量身高。

  第二步,在相应性别的生长曲线图表上,对应年龄标出身高测量结果,对比参考曲线,判断孩子是否矮小及矮小的程度[2](怡禾有个免费的生长曲线记录工具可以记录,通过下面二维码可记录)。

  生长曲线怎么看?

  下面的生长曲线图[中,横坐标代表年龄,纵坐标代表身高。(蓝色男孩,红色女孩)

1603335799855255.png1603335799811153.png

  身高共有7条对照曲线,其中“50”标记的曲线代表正常人群平均身高曲线,“97”代表第97百分位(超高),“3”代表第3百分位(矮小)。

  例如:一个8岁的女孩,如果身高为127 cm,那么我们认为她的身高达到了平均身高;如果身高为117cm,并且多次定期测量身高一直低于第3百分位水平,就可以判断她矮小,建议及时去医院儿童内分泌科就诊。

  孩子长得慢,是我的错觉吗?

  一个人的身高取决于遗传、营养及内分泌等因素对生长速度的调节。

  正常情况下,身高增长有两个高峰期,第一个是出生后至3岁时,第二个是青春期。

  以孩子出生身长为50cm为例,以下是正常身高生长模式,供作参考。

  孩子现在矮小,以后还能长高吗?

  确实有一部分孩子,在本该长高的时期没长高,等其他孩子停止生长或生长减慢后,她/他却出现身高猛长的情况,这在医学上被称为“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(CDGP)”,民间俗称“晚长”。

  但矮小的儿童是否属于“晚长”应由专科医师评估,记录身高生长曲线,及早发现问题,以免错过身高的最佳干预治疗时机甚至漏诊某些疾病。

  孩子长得矮,父母要背锅?

  身材矮小是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,其病因众多,包括遗传因素、体质因素、营养因素、全身各系统性疾病以及社会心理问题等。

  有研究数据显示,一个人身高的80%是由他们的DNA所决定,包括遗传父母以及自身基因的突变[4]。

  此外,身高还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饮食习惯、地理环境、营养状况、体育锻炼等,这些占20%左右。

  孩子身高可以预测吗?

  通常,我们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用以下公式预测孩子的遗传身高。

  男孩遗传身高=(父亲身高+ 母亲身高+13)÷2(cm)

  女孩遗传身高=(父亲身高+ 母亲身高-13)÷2(cm)

  我国也有学者提出预测成年身高的新方法[5]:

  男孩:Y=0.5213X+89.225;

  女孩:Y=1.0458X-11.499;

  Y表示预测终身高,X表示父母的平均身高,单位均是cm。

  遗传身高估算仅仅是理论值,有一定的波动范围,是否能发挥或突破遗传身高,后天因素也很重要。

  先天身高不足,后天怎么尽量挖掘身高增长潜力?

  对于长高,后天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:营养和运动。营养为宝宝的身体提供长高的原料;运动之后生长激素分泌也会明显增加[4,6]。所以人们常说:吃好、多运动的孩子,更容易长高。

  除了这些,定期监测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,及时发现生长过慢或发育过快等异常,也可以避免某些疾病的延迟诊治影响身高 。